在用电低谷时,可以把电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把电释放出来通过新型储能装置就能够实现。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这是“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
什么是“新型储能”?如何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储能问题?昨日,记者走进在蓉企业进行实地探访。
走进四川金开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开达”),公司董事长刘惠军激动地向记者展示了公司所研发的储能装置外观看上去像极了一个集装箱,但里面装的是多个大号锂电池,组成了一个超级“充电宝”。
“相比传统储能,新型储能就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又像是一个新能源电力的调节器。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本质是在解决发电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刘惠军向记者介绍道,平时,它会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的富余电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来,这样既能缓解城市用电负荷,在高峰时段节能减排,也能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
传统电网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调控体系,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座“充电宝”?“这就要从当前发电和用电的新形势说起。”刘惠军表示,传统的火电时代,电是定量、匀速、稳定受控输出的,而今天的风电、光伏却要“靠天吃饭”,无规律的波动挑战电网的安全。新型储能的作用,就可以化解这些矛盾,把电能像普通商品一样储存起来,既减少浪费,又减轻电网的压力。
如今,专注于为公共照明市场提供分布式储能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一年多,这家扎根锦江的四川省专精特新“小巨人”金开达已拥有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成了集研发、设计、建设、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储能供应商。
谁能想到,多年前,金开达还只是一家从事景观照明工程的企业,正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让刘惠军有了转型的想法。2022年、2023年四川部分区域高温限电,众多写字楼关掉了中央空调,不少工业企业生产停摆。“当时,我就在思考,如果这时储能装置能发挥作用,那便可以缓解限电压力。”由此,金开达开始向储能领域探索。
“市政供电和储能的无缝连接是技术上的一大难点。”为了攻克技术难关,金开达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生产线。
“通过无数次实验,我们终于实现了毫秒级功率控制。”那到底这样的能源转化有多快呢?刘惠军打了个比方,大概就是人们一眨眼,在你丝毫没感觉到道路照明光线的变化时,就能完成政府供电到储能供电的“无缝切换”。
刘惠军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成都五城区加高新区为例,市政照明用电约为每年1.06亿元。我们利用削峰填谷的方式低谷时段蓄电、高峰时段放电,每年峰谷时段的电价价差,就能节省电费2600万元。”
目前,金开达的“一种城市夜景观亮化储能装置”“一种智能动力电池组及新能源汽车”两项技术创新成果已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由金开达设计制造的储能装置已在内蒙古赤峰市投入使用,并经受住了零下30℃的低温考验,实现了远程运维,无人值守。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金开达储能装置将在成都市锦江区亮相。
400-677-3888